* 罕見,就是被接受的關鍵。
* 寫好後找期刊投,總有人會要。
* 超完整文獻整理,會讓審閱者肯定。
⠀
很不幸地,這三點都是錯的!
⠀
🚩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,「室內空間降載五成以上」、「依照政府規範實施梅花座」,課程都會在條件接近規範時,結束報名,給各位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。歡迎把握難得可以進修學習的機會!
⠀
⠀
🔹 【全新課程】10/16(六)|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
|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,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!
|https://casereport.innovarad.tw/20211016_event/
⠀
⠀
在過去十多年指導初學者寫 case report 時,我們跟這三大錯覺搏鬥非常久。這三大錯覺,其實正是一篇 case report 被退稿的原因。在學術發表界,「沒有功勞,也有苦勞」是不成立的。
⠀⠀
你的文章不是期刊社要的,你的內容對期刊社沒有幫助,你的力量花在人家根本不重視的面向,就是沒有用。而且還會因為流露出濃濃的菜鳥味,資深審閱者一眼就能看出,第一印象就將你打入敗部。
⠀
⠀
☑ 為什麼蔡校長投 case report,幾乎是百發百中?而且他的 case 嚴格來說並不稀有?仔細看,連字數都不多,寫起來很快?
⠀
☑ 為什麼梁宗榮醫師投 NEJM 的 image,能連中兩篇?甚至連胃腸科高分期刊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也有?一篇還可以說是運氣,兩篇的話,肯定是他能抓到什麼訣竅,在不同的期刊都能上榜,表示這些訣竅是可複製的。
⠀
⠀
因為,他們的投稿策略,不是從自己出發,而是從期刊的角度出發,從期刊 editor 與 reviewer 的角度出發,每個 case report,都像是訂製品一樣,根據業主的需求去打造。
⠀
到底,期刊的角度是什麼?Editor 與 reviewer 的角度是什麼?我們又該怎麼根據這些角度去打造?常見的錯誤是什麼,我們如何避免那些一看就會被退稿的錯誤寫法?
⠀
在這堂課,我們將整理梁醫師與蔡校長的實際投稿經驗,系統性歸納後,協助您快速抓到重點。⠀
⠀⠀
🚩 三種文體,隨時把握臨床中的任何機會!
【最新梯次】10/16(六)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
【立即報名】https://casereport.innovarad.tw/event/